歷史發展
遷徙分布:
兩漢之際:
冷姓人在今河南新蔡、陝西西安一帶形成大的聚落。
西漢末鴻嘉元年冷廣被封為駟望忠侯,食邑一千八百戶,冷廣死後,其子冷何齊承襲,到新莽時失去爵位,子孫在今陝西西安附近散居開來。
隋唐時期:
冷姓除繼續繁衍於陝西、河南、浙江外,還在今北方之山西、河北、山東,南方之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定居。
宋元時期:
冷姓居住地進一步擴大,今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冷姓人入遷。
明末滿清屠川:
致川地冷姓避居雲貴,此後的湖廣填四川,又使兩湖之冷姓入遷今四川、重慶。
源於上古
以技藝為姓,是泠氏所改。相傳黃帝有一個樂官叫做泠倫,是中國古代音律的發明者。黃帝讓他制定音律,他從大夏的西邊一直走道崑崙山北,才在山後發現了一種適宜於做律管的竹子,他採伐了一些筆直而且厚薄均勻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長的管,將它吹出的聲音定為黃鐘律。然後按比例製作了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管,帶到崑崙山下,根據鳳凰的叫聲來進行矯正。
據說,公鳳凰能叫出六種聲音,雌鳳凰能叫出另外六種聲音。這十二種聲音正好與他製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聲音相同。泠倫將十二樂律的奇數音叫做“律”,偶數各音叫做“呂”。和起來就叫做律呂。十二律正好是一個八度的音程。接著泠倫又製作了是二口編鐘,使他們同宮、商、角、征、羽相配合。這些完成以後,便於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當太陽出現於奎方位的時候,由泠倫指揮,演出一場盛大的樂舞,樂舞的名字叫《鹹池》,並賜他以名為姓,稱為泠氏。
泠又寫做伶,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宮廷音樂的人稱為“伶人”,後來又成為演員的名稱。泠倫的後代子孫稱為泠氏,後來寫錯,誤傳為冷,成為冷氏。
出自 姬姓
1、是春秋時期衛國開國君主康叔的後代,是一個用封地作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開始被封於康,所以歷史上也有將他稱為康叔封的。武庚叛亂被平反以後,周國公把原來商朝的土地封給他,建立衛國。康叔的後代有被封於冷水的,他們用封地作為姓氏,稱為冷氏。
2、出自西周時期王室大夫泠州鳩,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泠州氏,左傳周泠州鳩之後。
泠州鳩,是西周時期王室的大夫,他的後裔子孫以先名字為姓氏,稱泠州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泠氏、州氏,其泠氏後有稱冷氏者,世代相傳。
出自少數民族中有冷姓
宋代羌族、現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源於蒙古族
出自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輝特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輝特氏,是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輝特部族人的姓氏,以部為氏,包括伊克明安氏,青海輝特部扎薩克圖汗部厄魯特一旗都以此為氏,世居準噶爾地區(今新疆準噶爾盆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kminga Hala。
源於滿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博爾津氏,亦稱波羅軍氏,滿語為Borjin Hala,漢義“波浪”,世居阿布海克勒倫(今內蒙古克魯倫河流域),所冠漢姓為冷氏。
該支冷氏的鼻為博爾津·色冷,後金政權建立初期率部歸附佟·努爾哈赤,授二等輕車都尉,為滿洲正白旗佐領,其後裔子孫在清朝中葉,有以先名字末音的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冷氏,世代相傳。
傳統文化
遷移路線
江西九江修水:
光世公,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進士,官至廉憲,娶夫人孫氏茂貞謨、謀、議、詔 一世祖忠義侯謨諱景文,字丕顯,號雲湖,行秀一,唐宣宗七年拜黃州刺史,僖宗二年敕封西江忠義侯爵,食祿筠州八千九百戶,子孫世襲,遂家焉,有唐乾符二年敕存,系國戚。生於穆宗長慶元年辛丑三月初六子時,歿於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十月十六午時,葬瑞州府高安縣,侯封梅溪辛山乙向。
娶陳氏生於唐敬宗寶曆二年丙午正月十六酉時,歿於嘉宗文德元年戊申三月初七未時,葬與夫同塋.
子二:巽、翼。
唐僖宗朝謨公,以平寇功,封忠義侯,食祿筠州,卒於官.子孫遂家焉.所居之地,稱侯封江西,之有冷氏.自謨始,謨生巽(進士);巽生昱(鄉舉);昱生嘉(後周宣奉大夫、兩淮轉運租庸鹽鐵判官),長子江,守嘉公墓,居高安遼江;次子湖,居高安;侯封三子溪,居上高牟田;四子海,乃徙洪都之豫寧。海之子曰庠序學校;序學子孫世居武邑,而庠之冢,子澈徙分寧亥市;次曰術,無考;次曰健,守武寧;次曰德,徙德安。
謨為江右始祖,海為遷武之祖,澈為遷寧之祖也。澈生(走灌),生澍,澍生忠與虔;忠又自仁義鄉上下衫,遷西平鄉泰清居焉。忠生忞(字庭叟,宋元豐舉進士,元佑拜光祿卿),庭叟生惟賢、惟哲、惟慶。
哲之子季璧遷新昌逍遙,而其孫回春又徙花橋。惟賢生二子,季玉,承議郎,季深,登上第,任湘鄉主簿。
季玉生應徵,字公定,寶慶元年進士,官至寶章閣學士。弟應鈺,鄉闈亞魁。公定三子,長方叔,江陵縣尹,有政聲;次和叔,元至元進士;次正叔,至元領鄉蔫,任湘陰縣尹;方叔之長子敬先,大德間進士,宣政院客省副使;正叔三子,長復先舉茂才,任海南海北素政廉訪使司照磨;次巽先,領大德鄉蔫,清湘教諭,次臨先延佑中選道州節判。三公與敬先俱自泰清徙仁鄉東源東皋新田等處,子孫科名仕宦接踵,皆學士苗裔。
而季深知後居東港。
惟慶之後居黨灣。
今悉同譜以同地故也,同譜吾得而詳敘焉。其他遷居各郡縣及各省者不暇詳也。冷氏分支派別蔓延天下,山東江南浙江兩湖仕族略述所聞,綴諸左而同省瑞郡,江州豫寧新吳或同出自謨公,或同出自海公,或同出與庭叟公,流雖分也,源則一也。
且由謨公而上溯漢晉與周,由漢晉與周而上溯,隆古大本大元,蓋在是著姓系源流以俟後之博雅君子加考核焉。
嘉慶己卯四月
三十世孫舉人玉光謹識
江西冷氏遷入湖南
1、湖南嶽陽、益陽冷氏族譜
1924年湖南嶽陽《冷氏族譜》"序"稱"謨公自李唐僖宗朝封西江忠義侯,食筠州,累葉襲封,遂家焉。"傳至徹,時際後周由武寧遷分寧,其曾孫又遷西坪鄉之泰清,再傳至瓊公,生四子,長子欽公,字得彰,謨公二十五世孫,明代由江右分寧泰清遷巴邑。
(派語)公省安一欽 日學成大行 名世忠輔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恆念典。
1912年湖南益陽《冷氏族譜》載《曹家河大宗祠堂記》云:始遷祖茂遠,諱達成,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高安縣梅溪,後世裔孫派衍益陽、安鄉、石門、沅江、南縣、湘潭等地。
江西冷氏遷入湖北
我祖籍卜江西吉安府太和縣,十五都冷家村始祖冷大權其家富厚人稱財百萬故號曰冷百萬祖妣陳氏生五子俱有聲名,長祖三才拔貢呂氏,任浙江知縣後落業於浙江二祖三剛貢生任南昌縣教渝後落業於南昌二祖三流舉人娶金氏任湖廣永川祈陽縣知縣後落業於祈陽縣,四祖王元武舉任江協府協古後落業於臨江五祖三益娶蘇氏住居太和縣所生三子長祖朝宗武舉娶蔡氏任長沙地祖朝海娶白氏任寶慶邵陽縣後落業。三祖朝聖進士娶江氏任 湖廣黃州府知府後落業於 麻城縣孝感鄉所生四子,長祖正幫娶李氏遷入福建三祖正朝娶鄭氏遷入河南
湖廣冷氏遷入四川
1、鐵鍋冷的由來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有冷筠陽二十六日奉旨填川,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鳳山觀離開祖業,到重慶時分別,將途中做飯吃的鐵鍋甩碎七塊,各執一塊為記,見譜用傳不忘。分別落業於銅梁(重慶銅梁)、簡陽(四川簡陽)、嘉定(樂山)、資陽(四川資陽,簡陽一個縣,才不久合簡陽一同劃入成都)、眉山(四川眉山縣,古有名人蘇軾,才不久劃入成都)、仁壽(眉山管,也劃入成都)、鎮子湯、乾樂錦。冷筠陽始插標於合川(重慶合川)、瀘州最終落業於大竹縣石橋鋪。曾孫冷朝佑字世光,何江府御史,官封至正三品,冷朝祖將大竹祖業賣於胞兄冷世光,遷於成都華陽落業。
2、重慶墊江冷氏
輩分排序:孤廷玉廣悠,學元紫明宜
埔朝孟文嘉,然景元尚可明
之子宗雲景,光朝世德文
家興同國泰,萬代永昌榮。說明:孤(江西填湖廣第1世)廷玉廣悠,學元紫明(湖廣入川第1世明陽——落業墊江,胞兄筠陽——落業大竹,這裡的“明”並非字輩)宜,埔朝孟文嘉,然(為單傳且取的單名,這裡權用名代替輩分)景元尚可明(為入川後的第13世),(從入川第14世——孤揆公的21代孫起規定輩分為)之子宗雲景,光朝世德文,家興同國泰,萬代永昌榮。
3、四川瀘州市古藺縣冷氏
四川瀘州市古藺縣冷姓自公元1775年造譜以來,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族民眾為了弄清自已的歷史,統一派次,加強團結,萬眾一心大幹四化建設時於1980年元月決定清理歷史——造譜。
吾一世祖冷家寬大人於明末在江西繼承祖業,享受榮華,誰知崇禎皇帝昏庸無道,不理朝政,天下黎民怨聲載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明之江山搖搖欲墜,義軍首領迎祥率軍直搗京都,北平戰敗祥死,李自成繼位,成祥之婿也,積思廣益,總結教訓,幾經反覆,終於公元1644年殺進北平,崇禎梅山上吊,自成執政一百多天,一因驕傲,二因賣國賊吳三桂引狼入室,滿族執政,他族遭殃,民族間相互殘殺,慘者漠夷蠻之族,因蜀少數民族甚多,被趕進黔地,皇上便從人口集中的江西湖廣移民填川,順治八年即公元1652年我一世祖冷家寬兄弟隨移民貿易入川,先住在石寶區(現瀘州市古藺縣石寶鎮冷家廠)。長房冷家酋在貴州省遵義府懶板凳背青門口居住。二房冷家興居住在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所屬銅梁大足縣東街十字口。三房冷家美住落在四川南道瀘州小市大田角。
吾姓自家寬祖人安家落業(1652年)至1980年已三百二十八年矣,三百多年來,以沙壩場、風岩、寨頭、兩河口、大山為中心已發展到七百多煙戶,幾千人口,現已查明近者在本縣各地都有吾姓後代,遠者黔地滇地,特別是黔地的金沙、興義地區黃草壩等地也有吾姓後裔。
吾姓自冷家廠、冷窩尖山子、學堂、羊耳田、沙壩場落業以來一貫都尊重宗祖,入川後不久繼原脈派即“家正陽天熹,元時復應”後在大清嘉慶二十一年即公元1775年三月初一繼起派行“春長運茂,和暢輝芳,世著清緒,含洪毓光”。
四川冷氏遷入雲貴
1、 貴州鳳岡冷氏
我祖第四正遷祖妣張氏住居麻城縣孝感鄉所生八子:世仁、世義、世禮、世智、世孝、世弟、世忠、世信、共八房。湖廣填四川, 洪兵反亂,攜八子入川富順縣冷家壩遇崇禎十三年張獻中洗蜀,八房同 遷 貴州,饑荒八房子孫各逃避亂,遂以失敗同祖分派開列於後一支分貴州思南府,一支分貴州石阡府,一支分大定黔西、一支分貴州遵義府,一支分正安、綏陽,一支他桐梓仁懷,一支分永川,一支分榮昌,一支分合江、一支分富順,一支分內江、一支分涪州,一支分綦江,一支分江津、一支分大定,一支分川北大祠堂,立在冷家壩丁丑科翰林院冷皇住居重慶雲昌冷家壩乙卯進士冷煌住城都府與綦江興雲昌連界其萬本祖堵墓在綦江花潭子馬桑坎。 派行:
登崇必興金朝勝,
文開鳳在廷。
明良喜啟士 ,
萬國慶平成。
春雲召吉泰,
清河發光全。
冷氏充軍雲南
1、小雲南冷氏
冷謙之孫冷贊於明朝洪武十四年間(公元1381年)隨大將軍沐英征雲南,到雲貴高原的烏撒,冷贊立有戰功被朝廷封為烏撒衛么站將軍,根據史籍《明實錄》的記載,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農曆1月,置烏撒衛,隸雲南都指揮使司。烏撒,清朝以後改威寧府。史稱“小雲南”。
冷讃:江蘇南京應天府立水縣鐵爐沖柳樹彎竹子巷(當代的南京藍旗一代)白馬撒米街大石板為記。朱元彰統一中原後,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十五年(1382年)閏二月,發動了有名的“明攻雲南之戰”。原來元順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以後,盤踞在雲南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仍忠奉蒙古國。十四年九月初一日,朱元彰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師30萬南征雲南。先征曲靖,再攻昆明、烏撒,最後攻克大理(雲南),至此平定雲南全境。其後烏撒各部發生復叛,均被官軍鎮壓。烏撒地處雲南、四川、貴州3省交界處,為當時的一個軍事重地。平定雲南以後,明朝政府為開發西南,鞏固邊防,開始在雲南屯兵。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30萬大軍征討雲南,爾後大批家眷隨軍入滇在烏撒衛等地參加軍屯建衛所。
冷姓遷徙(江西省----修水縣)的歷程
第1站---------伶倫為代表,居址涿鹿(即今河北省涿鹿縣)
第2站---------冷豐為代表,居址京兆(即今陝西省西安附近)
第3站---------冷向為代表,居址新蔡(即今河南省新蔡縣)
第4站---------冷光世為代表,居址臨安(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第5站---------冷謨為代表,居址高安(即今江西省高安市,冷姓始遷今江西省)
第6站---------冷海為代表,居址武寧(即今江西省武寧縣)
第7站---------冷澈為代表,居址修水縣城(即今江西省修水縣縣城,冷姓始遷今江西省修水縣)
第8站---------冷澍為代表,居址上衫(即今江西省修水縣上衫鄉)
第9站---------冷庭叟為代表,居址泰清(即今江西省修水縣白嶺鎮上太清村)
第10站---------冷巽先、冷臨先、冷復先為代表,居址東皋(即今江西省修水縣古市鎮)、東源(即今江西省修水縣黃龍鄉)
冷謙子孫分別落業於:
雲南宣威冷姓、
雲南曲靖瀟湘鄉冷家屯、
雲南會澤紙廠,梨園
雲南牟定新甸,共和,軍屯
貴州遵義松林,樂山、
貴州六枝郎岱,玉官,龍場,繆雍梭河,野鹿沖
貴州關嶺沙瑩
貴州水城都格,都格白沙坡、米樂鄉,草果鄉,楊梅鄉,雞場鄉屯上,安居村,安居大壩古,營盤青,平寨朱家灣,
貴州鎮寧丁旗鎮,岩坡
貴州普定城關,寨德,城關葉家壩,那芮,那茨,岩上,索橋,磨雄,雞場土壩,龍場鄉下寨,
貴州織金三塘
貴州威寧海拉鉛廠村,小海鎮水前,二塘鎮冷家坡,熊王沖,爐山鎮樂理河冷家,爐山鎮公賢寨,爐山鎮冷家坡,東風鎮泥佐倮,龍場津海村
雲南昭通大關翠華,天星、魯甸梭山,雲南昭通鎮雄板橋,芒部,五德,新寨,松林
吉林省長嶺縣海青李家爐村
四川省會東縣
得姓始祖
泠(伶)倫、衛康叔(姬封)、泠州鳩、博爾津·色冷。
郡望堂號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
新蔡郡:古代呂國的地盤。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也稱為新蔡。漢朝設定新蔡縣。隋代改名為蔡州。在當代的河南省新蔡縣。
臨安郡:古縣名。秦代餘杭縣地。晉武帝時改為臨安。即當代的浙江省杭州市。
化民堂:宋朝的時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進士,都任縣令。世光彈劾大臣,無所顧忌。被升為殿中御使,人稱“冷麵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訴,使修教育他們說:“骨肉相爭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們其中一個法辦了,就會永遠不得團圓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處,互相謙讓,安居樂業。世修被升遷為和州通判。
家譜文獻
江蘇丹徒京口冷氏重修宗譜四卷,(清)冷春祺等主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為[明]冷安一。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丹陽冷氏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冷大隆主修,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為[五代]冷臻。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丹陽冷氏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冷能孝等主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為[五代]冷臻。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冷氏續修家乘,(清)冷必升主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資州冷氏族譜四卷,(清)冷元瑞等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湖南益陽冷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手抄本。註:始遷為[明]冷達成。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雲陽冷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南縣冷氏福房克惠支光裕位下逢派系不分卷,(民國)冷枚生纂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益陽冷氏五修族譜,(民國)冷菊生纂修,民國年間手抄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冷氏家譜書,(現代)冷氏族人合編,2000年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長山縣北長山鄉店子村。
江蘇 《延齡冷氏宗譜》,共四卷。(清)冷彭年(字介仁,始祖冷安一第十六世孫)首創並主修。木刻印本,現母本藏於江蘇泰興毘蘆寺冷氏家族內。
字輩排行
江西修水冷姓九十世派系輩份(字輩)如下:
“謨巽昱嘉海 馨澈罐澍忠 庭惟季應叔 先公允紹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學成大儒名世忠輔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恆念典 廷獻自光宗 功烈輝唐宋 心傳衍孝廉詩書綿統緒 禮樂懋淵源 民生祈福祚 國運慶熙隆 京兆垂芳遠 佑啟漢英賢”
說明:
1,這是公元1306年,江西修水冷姓由冷敬先、冷復先、冷巽先、冷臨先等人策劃和操辦編修第一屆家譜 (至公元1994年,江西修水冷姓已共修家譜九屆)時,確定下來的九十世派系字輩(江西修水冷姓);
2,江西修水冷姓第一屆修家譜(1306年)時,沒有將江西高安、上高、武寧等地的冷姓統一修入,也沒有將從修水遷往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陝西以及江西其他縣的冷姓人統一修入,因而,江西高安、上高、武寧等地的冷姓,還有從修水遷往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陝西以及江西其他縣的冷姓的派系輩份(字輩),與江西修水冷姓這九十世派系輩份(字輩)就不一定是相同的,而於全國冷姓派系輩份(字輩)來說,就更有不同了;
3,江西修水冷姓這九十世派系輩份(字輩)第一句“謨巽昱嘉海”中的“謨”,是指冷謨(又叫冷雲湖)這一輩,冷謨(又叫冷雲湖)是江西冷姓的始祖,“巽” 是指冷謨的兒子冷以順這一輩,其餘以此類推;
4,全國各地的冷姓人可以對照“江西修水冷姓九十世派系輩份(字輩)”與“冷姓遷徙(江西省----修水縣)的歷程”、“江西省冷姓始祖冷謨的前二十八代世系表”,理清各自在冷姓中的派系輩份(字輩)。
5、山東冷氏字輩
山東日照海曲冷氏字輩:“振錫惟秉躋,鴻徽懷肇元。丞吉祥存傳,世興茂衍年。”
山東高密芝蘭莊字輩:
寶吾相繼延家傳,合乃初來曰有年.
惇敘從茲聯遠爾,時其彌睦後人然。慎旃。
山東平度冷戈莊字輩:(共28字,自22世始)原文:雲南湖北盡同傳復至青齊億萬年敦敘三支聯遠邇賢和雍睦久無遷簡體:(雲南湖北盡同傳復至青齊億萬年敦敘三支聯遠邇賢和雍睦久無遷)
山東省長島縣冷氏字輩:
進延守和聖,春天偉益順。
紹述傳基厚,憲承燕翼鈞。
睦堂崇篤敘,兆載尚征倫。
宗祠楹聯
冷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新蔡;
源自伶人。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融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宗開泠水;
秀毓長安。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下聯“長安”,指冷姓的望族居京兆(今陝西省長安東)。
五言通用聯
兄弟雙進士;
明清兩畫家。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有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二人,俱舉紹興時士。下聯典指冷姓在明、清兩代中著名的兩位畫家冷謙、冷枚。冷謙,洪武初,武陵人,一作嘉興。學啟敬,一作起敬。號龍陽子。在元至元中,壽己百歲,世傳其畫門入瓶隱壁仙遊。清代畫家冷枚,字吉臣,膠州人。善畫人物,尤精士女。康熙間,供奉內廷,辛卯,畫萬壽盛典圖。說者謂其畫法工中帶寫,生動有致,筆墨潔淨,賦色韶秀,頗得師傳。
玉律傳佳節;
青陽應此辰。
——唐·冷朝陽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大曆進士冷朝陽《立春》詩句聯。
七言通用聯
光祿卿智多於發;
侍御史面冷如冰。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人冷廷叟,官光祿卿,多智謀。好酒能詩,與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為友。下聯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字賓王,紹興年間進士,歷官寧國、龍游知縣,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彈劾無所避諱,人稱“冷麵御史”。著有《奏議彈章》、《東堂類稿》等。
八言通用聯
賑濟通行,陽春有腳;
彈劾不避,冷麵無私。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人冷玉事典。下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御史冷曦,字景暘,新易人。剛正不阿,劾都御史劉觀並各道壞法御史,百司震恐。人稱之為“冷鐵面”。
益陽派語:
成泰燮熙朝 春芝應克超
光耀逢源本 詩書世德昭
漢壽派語:
錦漢春和陽 時應以宏大
光明士忠良 國永昭德化
合族後新派語:
懋修崇敬典 啟裕必開先
文采嘉名盛 端方正范傳
40字派語:
廣惠增榮譽 深仁有福緣
建邦齊家業 賢傑煥新天
寧靜冰潔清 勤儉學貴真
鵬志凌碧雲 力行定昌興
人口統計
冷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暫無詳細資訊可供參考。
研究考證
1、青島冷家沙溝村莊由來
據《冷氏族譜》記載:“吾祖於明永樂年間,自雲南徒居青州後,於明中葉又遷居即墨城南沙溝。”因村建於白沙河北岸高台之上,以姓名村,初名‘冷家台’,民初改為冷家沙溝。(冷家沙溝的明永樂年間有誤,是三兄弟的後裔分支。自雲南途居青州又遷即墨路線是沒錯的,不知上述明永樂年間是從何得知望告知)
2、《膠東冷氏考略》介紹
1、膠東冷氏家譜
已收集到清代膠東冷氏三大支家譜,有長支,平度冷哥莊(冷戈莊)同治五年(1866)續修的《冷氏家譜》,其中有冷氏徙居地147處,和膠東冷氏名人。以下簡稱《平譜》;次支,高密芝蘭莊同治八年(1870)續修的《冷氏家乘》以下簡稱《高譜》;三支,膠州黃埠嶺同治八年(1870)續修的《膠東冷氏家譜》,以下簡稱《膠譜》,其中還有一本《冷氏顯名記略》,以下簡稱《顯名記》。這三部家譜。
2、膠東冷氏始祖——冷起岩
查《膠譜》很清楚的排列著,一世始祖超岩。起岩的曾用名,見《顯名記》:“起岩,原諱超岩……。”二世,瑛,舉茂才,敕受承事郎,南頓縣尹;三世,冷道南,廩生;四世,冷守藩,員外郎 ;五世,之翰;六世,員;七世,忠、恕、思。忠徙平度冷哥莊,恕徙高密紫(芝)蘭莊,思膠州黃埠嶺,勒封修織郎,西平縣訓導等。
《膠譜》把忠、恕、思列為第七世兄弟三人。《高譜》也把恕公列為七世,忠公是兄長。這就可以基本確定,是七世忠、恕、思兄弟三人分居平度冷哥莊,高密芝蘭莊,膠州黃埠嶺之說。且三部家譜都是以冷起岩為一世始祖排序的,三處世數統一,井然有序。
3、冷氏自青州東遷年代
伯鶴公在《高譜》舊序記載:“若吾氏之居山東也,則自宋祖定鼎,起發小民,吾族於雲南某府某縣,莊名野鵲口,遷至山東青州府益都縣東鄉棘林莊,越六、七世,我始祖三人,逃奔登萊地,當其時徽欽北往,亂離莫歸,一傳再傳,靡有定處,後集膠州城西黃埠嶺。又後長支赴平度州冷哥莊,次支赴高密縣紫蘭莊,惟三支不遷,仍居其所。
3、平度冷戈莊村介紹
平度 冷戈莊《冷氏族譜》從始祖到十世可謂全部失諱,三位甲首富、貴、寬三公也只傳其諱,而仍失其輩分道理一樣的。
關於冷戈莊和冷東莊冷氏的記載冷忠公祖定居繁衍幾代人後,於清朝乾隆十年,始修冷氏祠堂和《冷氏族譜》為了支系清楚,祖譜是按照三甲、六甲、九甲進行修訂,冷戈莊村涵三甲、六甲,冷東莊村涵九甲。三甲公祖諱冷富,六甲公祖諱冷貴,九甲公祖諱冷寬。
始冷忠繁族
姓氏名望
冷宏:東漢,尚書侍郎。
冷壽光:東漢末三國時期,因為後者有一套獨特的健身方法,而享壽一百五六十歲,最後死於江陵(今屬湖北),冷壽光當為較早徙居江南的冷姓人。
冷豐:河南人。著名西漢山東淄川太守。
冷耳:(公元前?~前190年),江蘇人。著名西漢下相嚴侯。
魏晉南北朝時期,冷姓在今河南新蔡,陝西西安一帶發展興旺,並最終昌盛為冷姓新蔡郡望和京兆郡望。東晉時,上述郡望之冷姓有遷居江東者,其中一支在今浙江杭州一帶定居,經數代繁衍,至隋唐時昌盛為冷姓歷史上的第三大郡望——臨安。
冷 道:(生卒年待考),字安義。著名東晉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南徐州刺史。
冷濟光:詩人。
冷曦:字景煬,新易人。明朝洪武年間御史。剛直不阿,彈劾了一些有權勢的高官,震動了當時的朝廷上下。人稱“冷鐵面”。
冷謙:字啟敬,道號龍陽子。明朝時期武林人。洪武初年的時候,因為擅長於音律而被任命為太常協律郎。元朝末年的時候他以近百歲,在看過李將軍作畫後很感興趣,於是學畫。永樂年間出去遠遊,後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冷融:字傑生,四川大邑人。清朝光緒二十一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民國十三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2年擔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達十餘年之久。1934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1943年,在從重慶國民黨中央訓練團結業返回西康的途中被擊斃。時年48歲。
冷枚:清代畫家,字吉臣,膠州人。擅長於畫人物,尤其精通畫仕女。
冷遹:字御秋(1882-1959),江蘇省人。江蘇水陸警備司令,曾任第一軍第三師師長,大總統孫中山授予中將軍銜。歷任江蘇臨時參議院長,江蘇副省長,江蘇政協副主席,民建江蘇主任等,在南京逝世。
冷欣:陸軍中將(1900-1987),原陸軍參謀長,黃埔一期,江蘇人,台北死。
冷寬:海軍中將,原海軍副政委兼紀委書記,後任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等,河北人。
冷克:陸軍少將,組長,遼瀋戰役被俘虜,遼寧人。
冷世光:字賓王,宋朝時期常熟人,紹興進士,曾經擔任過寧國、龍游等縣知縣。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賞識他,經常委他以重任。後來做過監察御史、中侍御史。他為官清廉公正,為了正義,不惜得罪高官重權,當時的人稱之為冷麵御史。著有《奏議彈章》、《東堂類稿》等書。
冷天祿,清朝嘉慶年間四川省東鄉農民起義首領,東鄉(今宜漢)人。嘉慶元年(1796年),他率眾起義,四年後,在岳池的激戰中,中箭犧牲。
冷鵬飛陸軍少將,戰鬥英雄。湖北浠水人。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排、連、營長。1969年3月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當蘇軍以六輛裝甲車配合步兵發起第一次衝擊時,他一面命令所部消滅裝甲車上的步兵,一面帶領火箭筒組近戰,擊毀裝甲車兩輛。蘇軍又以正面五輛裝甲車、側面四輛坦克發起第二次衝擊,至我陣地80米時,他指揮各種火力齊射,給敵以重大殺傷。自己左臂中彈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立一等功。同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他戰鬥英雄稱號。後任團長、副軍長、師長。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冷承槐:解放軍少將,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長。
冷韶昭:解放軍少將,二炮工程學院副院長;哈軍工校友(西安地區)聯誼會名譽會長。
冷軍:油畫家冷軍,1963年生於四川。1984年畢業於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藝術系。現任武漢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來大陸非常有影響的青年美術家。油畫家冷軍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冷軍以其超級寫實主義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冷軍的作品以其獨到的構思結合非凡的藝術技巧在當今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其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寫實。觀者在其畫前無不被其畫面那絲毫畢現,精緻入微的形象與技巧所折服。不僅如此,由於對當代題材與內容的切入給觀者精神上也形成全面的張力,心靈受到強烈的震顫!冷軍的"寫生"被作為是保證畫面信息來源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可靠性以及激發行動的表現方式,在作畫時他往往要逼近對象,掃描式的尋找、體會每個所需要的細節,局部深入,整體觀照,加求畫面充分,細節與整體效果的完美統一。
冷家驥(1889年- )字展麒,山東招遠人。1928年起任北平商會會長。後兼市參議會副議長。1930年,冷家驥與西單恆麗綢緞店經理潘佩華共同出資,由名廚褚祥擔任經理,開辦了西來順。
1937年年7月28日,被任命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先後淪陷日本之手,7月30日,日本特務機關即扶植江朝宗、冷家驥、潘毓桂等人,成立偽“北平維持會”。 後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1945年以漢奸罪被逮捕。